【奋发2023】郭丽岩:2023年中国内需支撑力将进一步增强******
中新网1月12日电 (记者 李金磊)“展望2023年,中国宏观经济有望总体回升,尤其是内需支撑力将进一步增强,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会更加明显,物价预计继续稳定在合理区间。”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在接受中新网“中国新观察”栏目采访时表示。
郭丽岩指出,从支撑2023年经济回稳向上的重要力量来看,因时因势优化防疫措施之后,消费场景加快恢复,国内消费需求有望加速释放。与此同时,民生补短板的投资领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,包括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,促进投资和消费联动效应的基础设施会加快落地,形成更多实物量,有望进一步增强对整个内需的支撑力。
她表示,国内外商旅逐步恢复,一系列稳外资、稳外贸措施落细落实,尤其是我国产业体系门类比较齐全,并且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做了大量努力,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有望进一步增强,这对于国际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。
郭丽岩认为,随着粮、油、肉、蛋、奶、蔬、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扎实开展,各地菜篮子、米袋子责任制压实,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有利于稳住粮食等食品价格,从而为稳定物价提供更好的支撑。同时,煤炭、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加强保供稳价,为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用能保障,这都有利于继续把物价稳定在合理区间,保持低通胀的运行绩效。
郭丽岩认为,展望全年,我国有条件,有基础,有更多的有利因素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结构性亮点将会进一步呈现,比如“四新”经济领域,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领域还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速,会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、区域、市场主体转型升级,从而为整个经济运行提供新动能的支撑。
“一系列稳预期、强信心的措施加速落实,企业和地方敢为敢干敢首创,2023年将是微观主体有活力、新经济动能不断激发、结构不断优化、整个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一年。”郭丽岩说。(完)
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局长:大藤峡建成将长效解决澳门供水问题****** 中新网南宁1月14日电 (杨陈 陈沿佑 陈冠言)“这两年咸潮对澳门还是有影响的,但是因为有大藤峡水利枢纽的调节作用,所以澳门能够在冬春枯水期平安度过。”广西政协委员、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14日表示。 1月11日至15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南宁召开。黄穗文会期接受了中新网记者采访。 在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,保障供水安全是其中重要一环。从早期自给自足到内地挑水,到1959年开始珠海建设向澳门输送原水的设施,再到澳门回归后,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从整个流域层面统筹规划珠澳供水保障措施,对澳供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。在这过程中,与澳门一水相依的广西发挥着重要作用。 黄穗文长期从事澳门海上安全和水资源管理工作,2004年至2006年间,澳门持续出现的咸潮灾害让其记忆犹新。“当时我们自来水咸度达到了500多毫克/升,国标是250毫克/升以下,社会面上市民都在抢购矿泉水。” 澳门地形多低矮丘陵,无河流湖泊,可蓄地表水条件差,不具备建大中型水库的条件,淡水资源奇缺。从地理位置上看,澳门又位于西江入海口,地处咸淡水交汇的区域,咸潮沿磨刀门水道上溯淹没取水口,成为枯水期影响澳门供水的最大威胁。 黄穗文回忆说,当时已有短、中期的淡水供澳措施。“短效措施是调水压咸;中效措施是建造竹银水库,建好后可起到调节作用,帮助珠海和澳门度过两三个月的枯水期。但要彻底解决供水问题,广西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关键。”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,也是两广合作、桂澳合作的重大工程。工程坝址位于珠江流域黔江河段大藤峡峡谷出口(即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弩滩村),距离桂平黔江大桥约6.6公里。建成后,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资源分配不均、上游洪水暴发、突发性水污染问题都可通过该枢纽及时应对。 黄穗文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推动者和见证者,曾多次带队到广西实地考察,并作为澳门特区政府代表与珠江水利委员会签署了《澳门特别行政区援助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合作协议书》。 “2009年澳门特区政府拨款8亿元人民币,用于广西大藤峡库区移民安置、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。作为受益方,我们希望对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方面出一份力。”黄穗文说。 经过多年建设,截至目前,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已有5台机组投产发电,剩余3台机组正按计划有序安装,计划2023年年底前全部投入运行。 黄穗文表示,大藤峡建成后蓄水量已经足够保障澳门用水安全。“原来从内地调淡水到澳门需要一个多星期,如今大藤峡开闸放水后只需3天,澳门市民就能用上来自西江的淡水。” 谈及未来,黄穗文认为,澳门与广西在水运方面有很多合作的机会。“有业界人士提出想通过西江内河航道,将货品拉到澳门来,我们将积极配合,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推动澳桂水上运输方面的合作。”(完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彩虹多多地图 |